加拿大华人网

“行进中国•海外华文媒体福建行”(三)——到寿宁县下党乡感受乡村新面貌

2020-07-30 资讯 点击:


【本站专稿】“行进中国·海外华文媒体福建行”主题采访活动第三站走进福建宁德知县市寿宁县下党乡,聚焦精准扶贫成效与经验,感受乡村新面貌。

当海外华文媒体团来到下党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画面。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个地处闽浙两省三县交界的下党乡是寿宁县最偏远的山乡,不仅曾是宁德地区4个特困乡之一,还曾是福建省唯一的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五无乡”,素有“闽东西伯利”之称。


很难想象这样一座山清水秀的小村庄曾是最贫困的村庄,那时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

再一转身,记者们又看到一座古朴的桥,原来这座桥就是大名鼎鼎的木拱廊桥,也称虹桥,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曾几何时,人们以为此类桥梁早已绝迹,然而令学术界无比欣喜的是,自北宋灭亡后与干涸淤死的汴河河道一起被历史的尘埃湮灭了的虹桥及其技艺,900年后却在福建东北部的寿宁山区被大量发现,而这里的木拱廊桥在数量、技艺、文史资料等诸多方面均在全国廊桥中独占鳌头。

廊桥,让这方山水独具风格,底蕴深厚,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色彩;廊桥,浓缩了千百年的乡土文化发展史,为寿宁赢得“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的盛誉。寿宁现存贯木拱廊桥19座,6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众多木拱廊桥的寿宁就是一座不加雕琢的木拱廊桥天然博物馆。


下党乡的这座鸾峰桥就是寿宁现存的19座廊桥之一

这其中,下党鸾峰桥是全国单拱跨度最长的贯木拱廊桥,单孔跨度37.6米,堪称中国虹桥之最。


鸾峰桥,是寿宁木拱廊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位于寿宁下党乡下党村南,清嘉庆五年造,也称下党桥。1964年修缮。

木拱结构的廊桥曾风行于北宋,是我国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同时具有极高的传统美学价值。木拱廊桥的神奇在于:不仅“无桥墩”,还“无铆”“无钉”,完全是用榫卯结构建成的,而且最神奇的是它所承受的压力越重,桥身反而越坚固。


神奇的榫卯结构廊桥不仅“无桥墩”,还“无铆”“无钉”,它所承受的压力越重,桥身反而越坚固,屹立于世千年不倒,让人不由地对古人的木拱桥营造技艺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2008年6月,寿宁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寿宁木拱廊桥年代序列在中国最为齐全,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中华民
国,乃至解放后还在建造,这在全国极为罕见。电影《爱在廊桥》,作为我国首部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彩色故事片,将寿宁县特有的廊桥文化、北路戏文化与寿宁县民俗、民风、民情结合起来,全方位的体现了寿宁县的特色风情和文化内涵。

而说起下党乡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自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沈氏由浙江省云和县迁居碑坑村起,至今已有880多年的历史了。



然而下党乡因为地理上的原因,是个极难到达的地方。明代写了《警世通言》等“三言”的冯梦龙曾任寿宁知县,他在《寿宁待志-县治》一章中曾这样描写这个地方:“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幕,万树北遮城。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 这“地僻人难到” 就是下党乡的真实写照。



明代大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出身名门世家,其一生励志攻读经书、满腹经纶。其著作“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名言》,代表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崇祯七年(1634年)八月十一日,年已61岁的冯梦龙抱着“一念为民之开始了四年短暂的从政之路。年过花甲的冯梦龙带着“三言”中所描绘的清官理想来到寿宁,抱着“大事小事,俱用全力;有事无事,俱抱苦心”、“以勤补拙,以慈辅严,以廉代匮,做一分亦是一分功业,宽分亦是一分恩惠”的态度,四处奔走,兴利除弊。冯梦龙根据寿宁“岭峻溪深,民贫俗俭”的特点,主张“险其走集,可使无寇;宽其赋役,可使无饥;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简政轻刑,与民休养,采取恩威并施的治理手段,为百姓们办了众多实事好事,寿宁人代代都在纪念这位“遇民以恩,以廉代匮”的冯知县。



长期关注冯梦龙文化的习大大曾在不同场合多次点赞冯梦龙,高度肯定冯梦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民情怀和作为。习大大在闽工作期间曾先后三次跋山涉水、披荆斩棘深入下党乡访贫问苦,因陋就简现场办公,了解当地发蔚县和民生之难,让下党乡逐渐改变了原来闭塞落后的风貌。









近年来,下党乡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推动下,输血与造血、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大发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精神,立足乡情实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开创全国首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模式,推出“下乡的味道”农产品公共品牌,种植茶叶、脐橙、锥果、毛竹等逾万亩,致力讲好“下党故事”!


现在,下党乡的面貌已经完全改变了!


下党乡开创了全国首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模式


“下乡的味道”茶叶


茶园的48个摄像头全程摄像,茶园主在城里也能实时或回看茶园和茶叶加工过程,从种植到采摘,从加工制作到成品包装,全程可视可追溯

现如今的下党乡,农民人均收入翻了近60倍,年均人收入超过1万元。现如今的下党乡,道路通、电灯亮、楼房高、衣食足。


放眼望去这漫山遍野的茶树,每片绿叶仿佛都在向人述说着下党人脱贫致富的故事……

农村的发展其实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下党乡的脱贫致富经验值得向全世界宣传、推广!!

“行进中国•海外华文媒体福建行”(三)——到寿宁县下党乡感受乡村新面貌

http://m.sh-dupont.com/news/4776.html


推荐访问: